杨松纵论武汉战略地位“三级跳”
; 4年前是“参与者”,3年前是“重要承担者”,现在是“主要承担者”
从“武汉在哪里”到“两型社会”综改试验区,再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这对武汉到底意味着什么?
; 昨日,省委副书记、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“武汉发展战略与规划专题研讨班”上发表长篇演讲,向在座的300余名局级以上干部深度解析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变迁:4年前是“参与者”,3年前是“重要承担者”,现在则是“主要承担者”!
; 杨松说,武汉接连不断地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,这是世情、国情、市情发展的必然,全市上下,特别是各级领导干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,切实承担起国家赋予武汉的责任,重振武汉雄风!
; 武汉的四大责任
; ★区域龙头 把履行中部龙头城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
; ★全国示范 运用好先行先试权,为全国提供经验和典范
; ★全球竞争 用10年左右时间,做大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
; ★辐射带动 带动城市圈内8城市和省内“两圈一带”,进而带动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
;
清末和上世纪70年代末
; 国家战略曾让武汉两度傲视群雄
; 杨松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“突围”的历程。从“两通突破”、“开放先导”,到“科教兴市”、“工业强市”,武汉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和危机的洗礼,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。
; “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兴衰历史,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发展战略演变的记录。”他援引下面两段历史论证自己的观点。
; 清末民初,得益于张之洞督鄂期间大力实施洋务运动,武汉奠定了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基础,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世界第二、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,“汉阳造”成为驰名全国的品牌。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,武汉对外贸易额连续42年位居全国第二,18年位居第三。
; 新中国成立以后,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和以武汉为中心建立华中工业区的计划,为Z6·尊龙凯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。仅在“一五”期间就有8项国家重点工程落户武汉,为武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上世纪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,武汉的工业总产值、工业净产值以及实现的利税额均列全国第四位,仅次于上海、北京和天津。
;
; 改革开放以后
; 出现长达近30年的“阵痛”
; 众所周知,近代武汉“掉队”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。杨松认为,武汉这一近30年的“阵痛”,原因比较复杂,但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在武汉也有关系。
;改革开放后,国家提出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,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,东部沿海地区由此进入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。此间,武汉曾经先后被确定为计划单列城市、沿江对外开放城市,但总体上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,武汉与东部沿海先进城市的差距逐步拉大。
; 世纪交替之际,国家先后作出了西部大开发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,武汉所处的中部地区感到陷入“塌陷”境地。“武汉在哪里”一时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。
“回顾历史,Z6·尊龙凯时清晰地看到,武汉获得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倾斜,武汉发展不足是因为武汉处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。”杨松说。
;
2006年―2009年
地位“三级跳”,成为国家战略主要承担者
武汉人重新看到崛起的曙光,是最近几年的事。
2006年4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》。2007年12月,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城市圈为“两型社会”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2009年12月,国务院批准同意东湖高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
杨松说,短短三年半,武汉接二连三地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,历史罕见,充分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他向与会者详解中央三个文件背后的深刻内涵:
“中部崛起战略主要以中部六省为单位承担国家发展战略,武汉还只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,其地位和作用还不怎么突出。”
“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‘两型社会’建设综改试验区后,武汉作为圈内龙头城市,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承担者角色已然清晰。”
; “东湖高新区被批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武汉和北京就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承担者。”
;杨松说,国家“三大战略”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,空间上具有聚焦性。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由参与者、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,地位一次比一次跃升,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。“Z6·尊龙凯时要深刻认识这些发展战略的内涵、重要特点、现实必然性和重大机遇。”
◇建言
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――
自主创新 武汉面临五大挑战
“‘十二五’期间,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有机遇也面临挑战。”昨日,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在研讨班上提醒,武汉在未来的发展中,要应对好自主创新区域示范如何上升到整个城市等方面的挑战。
; 袁喜禄分析,机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,首先是国家城市化战略布局的调整,武汉城市圈“两型社会”综改试验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使得武汉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增长极和区域经济中心,未来这个经济中心的地位还会得到强化。
随着全球信息化、网络化的不断发展,世界经济分工打破地域壁垒,我国未来的开放格局也将是全方位的,武汉作为国际化城市中的一员,将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空间。
伴随着机遇同时到来的是挑战。袁喜禄提醒,国内更多城市区域竞争格局更加激烈,很多城市提出一些很好的发展思路和设想,比如上海和江浙争制造业中心,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,这些新的创新模式都给武汉的发展带来挑战。
在城市自主创新方面,虽然国内第二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落户武汉,但是这个示范区还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地位,如何上升到整个城市,是武汉面临的挑战。战略定位和战略支撑也给武汉未来的发展带来挑战。
袁喜禄还表示,武汉科教优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,如何把科教优势与自主创新融为一体?如何把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融为一体?这些都是“十二五”时期武汉需要应对的挑战。
从“武汉在哪里”到“两型社会”综改试验区,再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这对武汉到底意味着什么?
; 昨日,省委副书记、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“武汉发展战略与规划专题研讨班”上发表长篇演讲,向在座的300余名局级以上干部深度解析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变迁:4年前是“参与者”,3年前是“重要承担者”,现在则是“主要承担者”!
; 杨松说,武汉接连不断地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,这是世情、国情、市情发展的必然,全市上下,特别是各级领导干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,切实承担起国家赋予武汉的责任,重振武汉雄风!
; 武汉的四大责任
; ★区域龙头 把履行中部龙头城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
; ★全国示范 运用好先行先试权,为全国提供经验和典范
; ★全球竞争 用10年左右时间,做大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
; ★辐射带动 带动城市圈内8城市和省内“两圈一带”,进而带动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
;
清末和上世纪70年代末
; 国家战略曾让武汉两度傲视群雄
; 杨松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“突围”的历程。从“两通突破”、“开放先导”,到“科教兴市”、“工业强市”,武汉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和危机的洗礼,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。
; “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兴衰历史,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发展战略演变的记录。”他援引下面两段历史论证自己的观点。
; 清末民初,得益于张之洞督鄂期间大力实施洋务运动,武汉奠定了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基础,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世界第二、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,“汉阳造”成为驰名全国的品牌。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,武汉对外贸易额连续42年位居全国第二,18年位居第三。
; 新中国成立以后,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和以武汉为中心建立华中工业区的计划,为Z6·尊龙凯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。仅在“一五”期间就有8项国家重点工程落户武汉,为武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上世纪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,武汉的工业总产值、工业净产值以及实现的利税额均列全国第四位,仅次于上海、北京和天津。
;
; 改革开放以后
; 出现长达近30年的“阵痛”
; 众所周知,近代武汉“掉队”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。杨松认为,武汉这一近30年的“阵痛”,原因比较复杂,但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在武汉也有关系。
;改革开放后,国家提出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,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,东部沿海地区由此进入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。此间,武汉曾经先后被确定为计划单列城市、沿江对外开放城市,但总体上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,武汉与东部沿海先进城市的差距逐步拉大。
; 世纪交替之际,国家先后作出了西部大开发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,武汉所处的中部地区感到陷入“塌陷”境地。“武汉在哪里”一时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。
“回顾历史,Z6·尊龙凯时清晰地看到,武汉获得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倾斜,武汉发展不足是因为武汉处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。”杨松说。
;
2006年―2009年
地位“三级跳”,成为国家战略主要承担者
武汉人重新看到崛起的曙光,是最近几年的事。
2006年4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》。2007年12月,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城市圈为“两型社会”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2009年12月,国务院批准同意东湖高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
杨松说,短短三年半,武汉接二连三地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,历史罕见,充分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他向与会者详解中央三个文件背后的深刻内涵:
“中部崛起战略主要以中部六省为单位承担国家发展战略,武汉还只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,其地位和作用还不怎么突出。”
“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‘两型社会’建设综改试验区后,武汉作为圈内龙头城市,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承担者角色已然清晰。”
; “东湖高新区被批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武汉和北京就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承担者。”
;杨松说,国家“三大战略”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,空间上具有聚焦性。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由参与者、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,地位一次比一次跃升,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。“Z6·尊龙凯时要深刻认识这些发展战略的内涵、重要特点、现实必然性和重大机遇。”
◇建言
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――
自主创新 武汉面临五大挑战
“‘十二五’期间,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有机遇也面临挑战。”昨日,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在研讨班上提醒,武汉在未来的发展中,要应对好自主创新区域示范如何上升到整个城市等方面的挑战。
; 袁喜禄分析,机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,首先是国家城市化战略布局的调整,武汉城市圈“两型社会”综改试验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使得武汉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增长极和区域经济中心,未来这个经济中心的地位还会得到强化。
随着全球信息化、网络化的不断发展,世界经济分工打破地域壁垒,我国未来的开放格局也将是全方位的,武汉作为国际化城市中的一员,将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空间。
伴随着机遇同时到来的是挑战。袁喜禄提醒,国内更多城市区域竞争格局更加激烈,很多城市提出一些很好的发展思路和设想,比如上海和江浙争制造业中心,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,这些新的创新模式都给武汉的发展带来挑战。
在城市自主创新方面,虽然国内第二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落户武汉,但是这个示范区还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地位,如何上升到整个城市,是武汉面临的挑战。战略定位和战略支撑也给武汉未来的发展带来挑战。
袁喜禄还表示,武汉科教优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,如何把科教优势与自主创新融为一体?如何把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融为一体?这些都是“十二五”时期武汉需要应对的挑战。